上週為各位爸爸媽媽介紹前5大教養NG話語,這週要揭露另外5大傷害孩子的語言,爸媽務必好好收藏,尤其最後第10點真的是家長最普遍也最容易踩線的喔!.
6. 為孩子的情緒貼「負面標籤」
「這題教那麼多次還不會,你腦袋裝什麼?」
「你到底有什麼毛病啊!」
「你從來都不會主動練琴,每次都要大人催!」
「你這個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暴?」
「真是愛哭鬼!惹人厭!」
當我們責備或批評孩子時,經常不自覺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如「從不」、「總是」造成錯誤的自我形塑,或是讓孩子內心形成「內在判官」,從內在想法、行為舉止到外表都十分在意大人的看法。若帶有人身攻擊的訊息,更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暗示孩子本質上有問題。
7. 用條件交換獎勵;用「買」來滿足孩子
「只要通過英語檢定,爸爸就買新的遊戲軟體給你。」
「若每科都考一百分,媽媽就給你一百元。」
《無心的壞話,會寄放孩子一輩子》書中作者伊麗莎.麥德哈斯,舉了自己親身經歷:她在五個孩子尚年幼時,偶爾必須出遠門,忍不住對孩子說:「只要你們乖乖聽保母的話,我就帶小禮物給你們。」結果當她結束旅程,回家等不及親親抱抱這些令她掛念的小臉蛋時,孩子們卻急切的問:「你帶了什麼給我?帶了什麼?」瞬間澆熄她的母愛。
《這樣讚美與責備,孩子知道你愛他》作者明橋大二提醒,用金錢和物質來鼓勵孩子,可能造成他為了得到某樣東西,才會去做,若缺乏物質獎賞,就不會做。但我們希望培養出的孩子是,為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成果感到開心,所以運用時必須格外謹慎。
8. 把挫折歸咎他人
「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境的做法,會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圖片來源: GOOGLE
9. 罵完裝沒事,以為孩子懂了
世界上沒有完美父母,很多爸媽在對孩子大發脾氣後,就以為孩子懂了;或是馬上後悔,自己假裝沒事,沒有下文了,這樣的罵就一點意義都沒有。妨找孩子一起討論:「媽媽也覺得自己生氣太多了,我們一起練習生氣不要反應這麼大好不好?」向孩子坦承自己的情緒,並一起學習如何面對。
10. 強迫孩子打招呼
大人之間都未必打招呼,卻老愛推小孩去做公關,對天生害羞的孩子簡直是種折磨。其實仔細觀察,每個孩子對於打招呼的方式都不同,有的是點點頭、看你一眼、拉拉衣角或揮揮手等,家長不妨仔細去觀察孩子這些細微的姿勢與表情,而非只認定「開口說你好」才是打招呼。若能抓出這些細微的動作進程,才能持續鼓勵孩子再多跨出去一步。
盛怒之下說出的不恰當管教語句,往往比不說還糟糕,因此,爸媽能否有「戒吼」的兒童教育法,是開啟親子溝通誠意的第一扇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