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 兒童職能治療師 張旭鎧 部落格
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及康乃狄克大學之共同研究指出,父母對新生兒使用「娃娃音」之聲調說話,能提升幼兒學習語言的能力,速度更快且在兩歲時學會的單詞更多。
而在此的「娃娃音」指的是父母在與新生兒說話時,將句子當中將想要強調的字詞「使用較高的音調」、「較慢的速度」、「較開心的語調」說出。此外,研究人員統計數千個家長與寶寶對話之片段表示,當父母與孩子在沒有其他人在旁邊,一對一的環境下使用「娃娃音」與孩子對話說話,孩子的學習效率更佳。
此研究分別錄下26個寶寶與父母的對話,一半是父母使用「娃娃音」說話,一半是父母未使用娃娃音說話,一直到了兩歲時請爸媽勾選出孩子所知道的字詞,結果發現若父母在一對一的環境下使用「娃娃音」說話之組別,孩子能夠學會的平均單字量為433個;若在一對一的環境下未使用「娃娃音」說話之組別,孩子能夠學會的平均單字量為169個,單字量相差接近三倍,所以得知孩子聽到父母使用越多的「娃娃音」說話,他們所學會的單字也越多。
此外,研究人員也表示嬰兒所發出的咿啞聲(babbling)是語言發展當中相當重要的環節,也是父母與孩子相互交流的重要時刻,孩子在一歲時所發出的咿啞聲(babbling) 越多,未來能說出的單字也會越多。因此研究人員強調,即使嬰兒還不會說話,但父母也不該忽略了零歲教育,與孩子交流、互動、說話,且使用「娃娃音」之方式對寶寶說話更是與孩子相處時最有效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