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影片是否真的能有效強化孩子英語力?會不會只是看了卻完全沒有提升到英語能力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如何孩子讓孩子一邊看影片一邊學美語的小技巧吧!
我是Sandra 老師,也是一對雙胞胎女兒的母親,因為工作關係我有兩個腦袋,一個是教育腦,一個是商業管理腦。我想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邀請爸爸媽媽一起來碎念教養的經驗,也想以教育者的角度,提供家長專業又實用的語言學習知識。
我在 如何替孩子選擇數位影片內容 曾經分享看影片的不同時間,可以用不同方法做親子互動。過去我在帶孩子「閱讀」時所用的方法,一樣可以用在看影片上,一個是C-R-O-W-D,一個是P-E-E-R,來看看家長要如何幫助小朋友學英文?
C-R-O-W-D訓練美語學習5方式
C-R-O-W-D代表五種方式,分別訓練不同的語言重點:
C:Completion
完成。帶孩子玩填空遊戲把句子完成。例如:從卡通中的某個情境提出一個句子,讓孩子填空。例如:In the sky, there was a beautiful …… (rainbow)。這句話的意思是「天空有漂亮的….(彩虹)」。填空可以練習單字。
R:Recall
回顧。和孩子聊剛剛看了什麼影片。例如:影片內容有關一隻小鴨,可以問孩子What did the little duck see?小鴨子看到什麼?用這種方式,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懂不懂影片的內容。
O:Open-ended
問孩子開放式的問題。這種沒有標準答案,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回答,比較適合語言程度高、年紀比較大的孩子。例如: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你覺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If you were the little boy, what would you do? 如果你是那個小男孩,你會怎麼做?
W:Wh-questions
根據比較具體的事件、故事情節或新的單字,問孩子What, Why, When的問題。例如:What is this?指著一個物件直接問。What did the little duck do?可以問剛剛看過的故事情節,鴨子做了什麼事之類的問題。
D:Distancing
這個方法蠻重要的,因為學習要有效果,最好跟個人經驗有關,也就是帶孩子將所看的影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做連結,例如:孩子看完一個跟鴨子有關的影片,剛好孩子也有鴨子玩具,可以問Does your little toy duck like to swim too? 你的玩具小鴨也喜歡游泳嗎?
依循P-E-E-R原則設計互動環節
有時候我們在陪孩子看影片,大人不知道要做什麼增加參與感。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上班族媽媽,陪孩子的時間有限,那麼可以利用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提升互動品質。P-E-E-R代表四種不同的方式,幫助家長「設計」與孩子的互動。
P指的是prompt
這是引起、導致的意思。有時候家長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互動,問問題是一個很好的開始,用不同的問題引導孩子注意不同的語言重點或故事情節。例如影片內容跟一個小男孩有關,可以問Who was the little boy on the bike? 那個坐在腳踏車上的小男孩是誰?這樣的問題可以引起孩子對於單字或劇情的興趣。
E指的是evaluate
針對孩子說對的地方稱讚,不對的,用婉轉的方式引導。例如:That’s right, the duck went swimming! 對耶~小鴨去游泳了。Are you sure the duck went swimming with her friends not her mum? 你確定小鴨是跟朋友去游泳,不是跟她的媽媽?
第二個E指的是expand
根據孩子說的做延伸。例如:當孩子說The apple is red. Yes, the apple is red and it looks so yummy! 這個方法可以讓孩子知道,其實還可以表達更多。甚至可以延伸接著問Do you like apples?讓孩子可以說更多。
R指的是repeat
重複,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重複覆誦。例如: Do you remember what color the apple was?再次確認孩子知道這個單字與意思。
看影片有助於語言學習
記得某次我和先生爭論一件事,最後有達到共識,但在一旁的雙胞胎妹妹突然說,so everybody wins! 我很訝異妹妹的接話,一問之下才發現這是從獅子王電影學來的。我在英國念書時因為想看影片學英文,學英國人的生活及英式發音,於是我每天追英國的肥皂劇,英國人在酒吧問對方要喝什麼時會問What do you fancy? 而不是課本教的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因為肥皂劇沒有字幕,得更專注在劇情對話,於是我慢慢學英國人講話的口音、腔調,一年後,我的美式口音變成英國腔。從這些例子都顯示看影片對語言學習是有幫助的。荷蘭有個研究顯示,孩子如果長期看英文影片,玩線上遊戲,英文能力比那些只在學校學習英文的孩子還要好。
到底看影片對語言學習有什麼好處?我想最主要是娛樂性高,而且因為有故事情節,影片中提供很多語言情境,像我和女兒都是在某個情境中把一句話學起來,我們沒有背單字,沒有刻意學文法,就自然記憶。另外,我們會選擇母語人士製作的影片,影片內容的語言就是自然、道地的用法。從影片中,我們更容易理解同樣一個字用在不同地方時,代表不同意思。例如在酒吧我想請朋友喝飲料,可以說Let me buy you a drink. What do you fancy? 這裡的fancy是問有沒有特別想喝或喜歡的飲料?但如果在劇中,看到一個男生深情地偷看一位女生,如果聽到的對話是Do you fancy her? 這裡的fancy是指愛慕或喜歡一個人。所以不用特別解釋文法、單字的意思,也不用翻譯,就知道單字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研究發現,只是看影片做單向吸收,孩子吸收的效果並不好,建議家長可以在看影片前先做準備,先大概了解內容,準備好可以問孩子的問題。有的家長可能會問,如果自己英文不好該怎麼辦?這時候可以看問問題的目的,如果是有特定的單字要練習,那可以用英文,如果目的是要跟孩子討論影片內容,但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沒有達到相對程度,用中文討論是沒問題的,習慣用兩種語言溝通,讓孩子能自然融入才是重要的事,別忘了,我們是在欣賞影片,不是用影片來考孩子。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迪士尼美語世界》系統,歡迎聯繫我們免費索取詳細資訊,或是立即預約免費體驗,讓專業的教育顧問為你服務。
Deocampo, J. A., & Hudson, J. A. (2005). When seeing is not believing: Two-year-olds’ use of video representations to find a hidden toy.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6(2), 229-258. http://dx.doi.org/10.1207/s15327647jcd0602_4
Flynn, Emma, and Andrew Whiten. “Imitation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 versus component details of complex actions by 3-and 5-year-old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01.4 (2008): 228-240. https://doi.org/10.1016/j.jecp.2008.05.009
Kuppens, A. H. (2010). Incidental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media exposure. Learning, Media and Technology, 35(1), 65-85. https://doi.org/10.1080/17439880903561876
Strouse, G. A., O’Doherty, K., & Troseth, G. L. (2013). Effective coviewing: Preschoolers’
learning from video after a dialogic questioning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9, 2368. http://dx.doi.org/10.1037/a0032463
Troseth, G. L., Casey, A. M., Lawver, K. A., Walker, J. M., & Cole, D. A. (2007). Naturalistic experience and the early use of symbolic artifacts.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8(3), 309-331. https://doi.org/10.1080/15248370701446772
Troseth, G. L., & Strouse, G. A. (2017). Designing and using digital books for learning: The informative case of young children and vide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ld-computer Interaction, 12, 3-7. https://doi.org/10.1016/j.ijcci.2016.12.002
Tschirner, E. (2011). Video clips, input process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 Media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25-42). De Gruyter Mouton. https://doi.org/10.1515/9781614510208.25
Vanderplank, R. (2019). Video and informal language learning. The Handbook of Informal Language Learning, 181-201. https://doi.org/10.1002/9781119472384.ch12
Yu, H., & Siskind, J. M. (2013, August). Grounded language learning from video described with sentenc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51st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Volume 1: Long Papers) (pp. 5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