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分享行為不僅是一種價值觀的養成,更是一個社交技巧,它教導孩子們如何尊重他人、建立友誼、以及共享快樂,豐富了孩子們的內在世界。在本篇文章中,將說明幼兒分享的好處,及探討如何教孩子分享的方式,根據不同的年齡層,引導方法也不盡相同,透過正確的教導,幫助孩子了解分享所帶來的喜悅與快樂。
幼兒分享行為約什麼時間開始?3至4歲是關鍵
學會分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2到3歲時,孩子可能會表現出自私的行為,因為他們尚未完全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當他們成長至3~4歲左右,他們會開始注意到家庭成員、朋友和同伴的需求,並開始主動分享自己的東西,無論是玩具、食物還是其他物品。父母和照顧者可以透過示範和鼓勵,來幫助孩子發展分享技能,例如:讚美孩子在分享時的行為,或者設置一個共享的玩具區,鼓勵孩子和其他兒童共享遊戲和玩具,讓孩子慢慢學會分享。
如何教孩子分享東西?根據不同年齡層而有所差異
教導孩子分享行為,可以培養社交技巧及同理心,但每個年齡層適合的教導方式不同,以下為針對不同年齡層引導分享的方式:
1至3歲的幼兒分享行為引導方式
- 父母示範分享:孩子在3歲以前的階段,模仿是他們學習的主要方式,因此建議父母可以親自示範,主動展示分享的行為,例如:與孩子分享食物或玩具等。
- 同理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並以他們的角度來看待情況,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鼓勵他們分享。
- 提前為分享作準備:在社交場合前,事先跟孩子談論分享的重要性,例如:提前跟孩子討論「哪些東西是願意分享的?」,同時引導孩子在聚會時主動分享。
-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在爭奪物品時,嘗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提供另一個有趣的選擇,來避免更進一步的衝突。
- 跟孩子討論感覺:常常問孩子「你現在開心嗎?」或「你喜歡和朋友分享嗎?」,有助於孩子理解分享的意義,並建立正面情感聯繫。
3至5歲的幼兒分享行為引導方式
- 教導孩子溝通技巧:幫助孩子學習以言語表達他們的需求,例如:詢問朋友我能否與你交換玩,而不是依賴爭奪;除此之外,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和願望,包括主動開口詢問等,促進孩子間的分享。
- 指導正確的所有權觀念:在孩子擁有某樣東西且不願意分享時,建議父母可以適時的鼓勵孩子,如果依舊不願意也不用勉強孩子,可以藉機教導他什麼是物品的所有權,同時說明在拿別人東西前,也需尊重且詢問他人的重要觀念。
5歲以上的幼兒分享行為引導方式
- 適時的給予獎勵:當孩子有分享行為時,父母可以提供一些獎勵,如口頭讚美或小獎勵,以鼓勵孩子維持分享的行為,建立積極的分享習慣。
- 父母從旁觀察即可:隨著孩子一步步成長,他們會更加獨立,父母應該從旁觀察,並提供支持和指導,建議不要過多干涉。
幼兒分享的好處有哪些?盤點3大分享好處
分享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建立,不僅能夠交到很多朋友,還有許多實際的好處。以下列出分享的3個好處,幫助你更理解分享的價值:
- 交朋友:分享是建立和加強人際關係的有效方式,當孩子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時,就更容易交到很多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誼。未來若有其他東西想跟朋友借,或是請朋友幫忙,相信對方都會更願意伸出援手。
- 獲得福氣:無論給予的是知識還是實體物品,分享都能夠增加孩子幸福感,且幫助別人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福氣,帶來成就感和滿足感。
- 一起玩更好玩:透過分享,可以建立孩子彼此的連結,當孩子跟別人分享東西時,對方也會更願意一同玩耍,讓遊戲更加快樂有意義。
寰宇家庭《迪士尼美語世界》,讓孩子了解分享概念!
想用蘊含童趣且輕快的方式,讓孩子學習分享觀念嗎?誠摯地向您推薦「寰宇家庭《迪士尼美語世界》–Sing Along!」,其中包含134首精彩的美語歌曲。這些歌曲不僅豐富多元,還涵蓋了日常對話和常用句型等實用主題,以孩子的成長需求為核心,透過音樂啟發他們的心智發展。
在寰宇家庭《迪士尼美語世界》裡,我們不僅提供了音樂互動的樂趣,還融入了教育元素,將生活禮儀和自律精神設計在遊戲之中,舉例來說,Play Along!相關歌曲Sharing強調分享概念,Sing Along!相關歌曲Taking Turns帶出輪流的觀念,讓孩子在學習美語的同時,還可以學到成長過程中其他重要的生活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