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嬰幼兒成長到某個階段時,會開始喜歡亂丟物品!在寶寶把東西丟出去時,總是笑得很開心且樂此不疲。爸媽們是不是很困擾應該怎麼面對這樣的情形呢?其實,只要是在兩歲以內的寶寶,因為寶寶正處在神經動作與肌肉發展成熟的自然現象,寶寶會藉由抓握、扔擲等動作,訓練身體肌肉與神經的發達。
一般的寶寶大概是從九個月大開始,會對丟東西的遊戲非常熱衷。只要能夠抓取到的物品,都會被寶寶有意識的丟拋出去,爸媽撿回來之後繼續重複這樣的舉動,並且還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家長此時可以不必厲聲責備嚴格禁止寶寶丟物,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不論是什麼東西放到他們的手裡,沒ㄧ下子一定會被扔得遠遠的,所以,家長不妨將這看作是一種運動行為。並且,當嬰幼兒在玩拋丟東西的遊戲時,也正在察看物體墜落的軌道與模式,了解不同物體落地時所發出的聲響差異,這也是小寶貝藉由此種方式來逐步認知與探索世界。 另外,在一旁觀察寶寶行為的家長們,除了從旁觀察並且也需要引導並告訴寶寶,什麼物品可以扔丟,什麼物品不可以扔丟;或者父母不妨提供寶寶一些耐摔的東西以及安全寬敞的空間環境,給孩子盡情的遊玩。 除了丟拋這個動作,可以訓練寶寶的肌肉動作與感官知能之外,爸媽也可以透過與孩子一同捏黏土或是玩沙盤,讓寶寶透過抓握能力,達到訓練寶寶握力與肌肉動作;或是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丟東西,例如:先安排好一個裝玩具或球的籃子,引導寶寶將球放進或投擲進籃子內,再讓寶寶看見籃子裡面的玩具或球,建立物體恆存的認知概念,同時紓解你丟我撿的困擾。 其實除了你丟我撿外,寶寶有時還會有把手伸進插座或抽衛生紙等行為。但1歲以後的寶寶,已可藉由觀察得知外在環境狀態,並有學習模仿大人的能力,因此爸爸媽媽可試著與寶寶溝通,告訴他「不可以亂扔」或是「手放進插座會怎麼樣」的告誡誘導,寶寶有時雖然無法理解,但經過反覆記誦之後,也會對訴說的動作有所印象,認為是危險行為而有所警惕。
找出問題點 輕鬆解決你丟我撿困擾
總之,寶寶亂丟東西的原因很多,但大多屬於正常的成長發展行為。爸爸媽媽可多留意觀察,找出問題的癥結,採取不同的因應方法。在寶寶的發展階段過程中,以寶寶所能理解的方式,協助寶寶直接操作、大人示範、或是運用想像表徵等方法,讓寶寶理解父母的要求,將可使父母減輕教養上的挫折。同時提供寶寶合宜的技能練習機會,並培養寶寶安全依附與健康的心理社會發展,最後在寶寶可理解的範圍內,限制危險行為,改以安全的行為取代,將可大大改善寶寶亂丟東西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