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OOGLE
你知道一個人的大腦完全成熟,大約是在幾歲的時候嗎?答案是在20~25歲之間。不過,寶寶的大腦在3歲時,重量已達到成人腦部重量的80%左右,6歲時更重達至95%,顯示一個人在3歲時,大腦已發育了一半以上。
許多研究曾指出零歲教育的重要,寶寶越小開始動手探索,有助於開發潛能,幫助往後的學習能力,不同年齡的寶寶,學習程度也有所不同,若讓年紀太小的寶寶嘗試較難的遊戲,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挫,所以父母必須先了解寶寶各階段的發展重點,再尋找適合的遊戲與他一起玩樂、刺激潛能。
0~1歲
此階段是孩子感官發展最快速的時期,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口腔期發展,寶寶會透過口腔內豐富的觸覺細胞,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外在環境,若此時透過家長適當的引導,1歲大的寶寶就能將物品進行初步的分類歸納,例如分類出衣服、褲子、鞋子,且能聽指令動作(如再見、拍手),有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也開始喜歡接近其他小朋友。針對此時期的寶寶,父母可以加強他們的手眼協調及感覺統合的遊戲,例如多和小朋友說話、說故事,或是帶寶寶出門活動,都能幫助寶寶認識更多事物,並提升寶寶的社交能力。
1~2歲
1歲之後的寶寶,幾乎都學會走路,因此探索世界的欲望也隨之增加。雖然寶寶仍處於口欲期,拿到東西時還是會把物品放入口中,但他們也漸漸會用手去摸、用眼睛去看,在觸覺和視覺之間進行連結。基本上,透過成人引導,2歲大的寶寶能唱完一首簡單的兒歌、獨立吃飯、用手指撿起小東西、走平衡木,甚至能畫出點和線。家長可以多進行有利於大肢體協調發展的律動遊戲及激發想像力的創意活動,活絡寶寶的創造力。
2~3歲
2歲以後,寶寶已能自己獨立完成很多事情,正處於自信心大增的階段,也希望成人能多鼓勵自己。3歲大的寶寶能夠自己穿衣服、扣釦子、擺餐具、上廁所、買東西、與陌生人來往,且明白故事中的意義,甚至能畫出簡單的自畫像。針對此階段的孩子,爸爸媽媽可多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訓練並激發寶寶的探索及求知欲望;此時可以增加更多有助於精細動作發展及增進思考認知的幼兒活動或幼兒教學,例如學習夾豆子、剪貼作品。
嬰幼兒10大NG玩法!
1. 照本宣科要求孩子對坐,拿著紅色卡片:這是紅色!
2. 一直數「1、2」這是兩個,「11、2、3、4、5」這是5個給??看!
3. 當孩子背越多歌、背越多詩、三字經,爸媽才投入大量的誇獎跟稱讚!
4. 1歲半前的孩子喜歡沒有目的性的玩,爸媽可能會拉過來坐好,聽故事玩玩具!
5. 當孩子在探索時,爸媽急著教,或急著告訴孩子為什麼。
6. 當孩子在改變玩法時「如把車車倒過來拆輪子」,爸媽馬上跟他說,「不對!車子應該拿來滑及推的!
7. 當孩子疊高積木跟你說像一座高樓大廈,想跟你互動,爸媽卻隨便呼應一下!
8. 當孩子在發展大肢體動作,蹦蹦跳跳,打打鬧鬧時,爸媽總是在旁說「危險!不要這樣!不能那樣!」
9. 當孩子遊戲遇到瓶頸,過不了關有情緒時,如「拼圖9片往12片挑戰」,爸媽跟他說:你以前不是都會,現在怎麼不會?或現在怎麼都不玩了?
10. 孩子在遊戲互動過程中,遇到挫折,經常性的跟孩子碎念:你怎麼這麼愛生氣?誰會喜歡跟你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