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寶寶聽得懂我們的話嗎?而他們究竟在想些什麼呢?其實寶寶的溝通能力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寶寶無法說出與我們相同的語言,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懂得溝通哦,現在就從生理或心理上分享爸媽幾招,讓我們換個角度輕鬆學習與寶寶溝通的方式!
寶寶會聽話嗎?
最有效的溝通,就是說對方聽得懂的話,但是寶寶從何時才聽得見我們說的話,甚至明白我們說話的意思呢?其實這兩者都與寶寶的生長發育有密切相關,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林昱志表示寶寶的耳朵發育很快,甚至早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就已經能聽見外界的聲音,即便是剛出生的新生兒,他們的聽覺都十分靈敏,不管週遭事物多麼細微的聲響,他們都是可以聽見的。
爸媽說的話 有聽沒有懂
不過和寶寶說話難道都是對牛彈琴嗎?林昱志治療師表示千萬不要這麼想,因為不管是語言能力或是認知,甚至是寶寶與他人互動的能力表現,都是需要時間才看得見成長,因此若說寶寶根本聽不懂我們說話,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不同時期的寶寶對於聲音的認知,都是截然不同的情況:
0~2個月的寶寶
像是剛出生的新生兒雖然會尋找發出聲音的來源,像是人的聲音或是電話鈴響,但是他們並不懂這些聲音的意義,此時的寶寶主要都靠哭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偶爾爸媽呼喊他們的名字,寶寶會發出像是:「嗯嗯」、「啊啊」的聲音或是偶然的笑,但這都與表達需求和情緒並無太大關係,最有可能的是寶寶熟悉爸媽的聲音而自然發出的。
3~6個月的寶寶
此時的寶寶對於情緒表達又更進一步了,他們除了會以哭、笑表達情緒外,還多了對於聲音的辨識能力,像是對於主要照顧者(如爸媽、祖父母、褓母…等)的聲音特別敏感,甚至會想要轉頭去追尋,並認知到是誰發出的聲音。由於3個月後寶寶清醒的時間越來越多,因此他們有更多的機會能夠試著發出一些不同的聲音,像是「ㄅㄚ」、「ㄇㄚ」或是「ㄉㄚ」的聲音來回應爸媽,乍聽之下像是對話,但這些聲音並沒有特別的意思,不過這卻是一種很好的情感交流互動。
7~9個月的寶寶
到了這個階段,爸媽會發現寶寶開始會認人了,而且發出的聲音越來越多,甚至開始會模仿大人說話的嘴型及分辨情緒,此外寶寶也可以認知部分簡易單字的含義,像是「喝ㄋㄟㄋㄟ」、「抱抱」、「親親」,並做出相對回應的動作,此外他們更會利用自己聲音頻率的高低,去表達自己的喜歡與討厭,像是興奮時可能會發出尖叫聲,想要拒絕或不開心時可能會發出低鳴的聲音表達,或是點頭或搖頭。
10~12個月的寶寶
除了延續7~9個月的發展,除了懂得一些簡易的單字外(如喝ㄋㄟㄋㄟ、親親…等),寶寶對於語言的認知更是不斷地在進步,也較能夠理解完整的指令,如:「把杯子拿給爸爸」或是「玩具給你」這樣的句子,甚至是會與人打招呼或道別,像是舉起手表達「掰掰」、「再見」,因此「懂不懂」其實是慢慢的、漸進式的,而非完全「有聽沒有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