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Sandra 老師,也是一對雙胞胎女兒的母親,因為工作關係我有兩個腦袋,一個是教育腦,一個是商業管理腦。我想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邀請爸爸媽媽一起來碎念教養的經驗,也想以教育者的角度,提供家長專業又實用的語言學習知識。-Sandra 老師語言學習教養碎碎唸頻道
這個年代,看影片吸收資訊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以前大家會在固定時間看電視劇、新聞,現在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不用擔心錯過,還可以不斷重播。既然影片已經成為重要的學習媒介,我們就可以好好利用它,那麼不同年紀的孩子該如何從影片學習呢?
1984年有部電影叫Splash,中文翻譯是美人魚,劇中美人魚為了要跟人類溝通,從看電視劇和廣告學習人類的語言和生活狀況,但這是一部電影,在真實生活中有可能發生嗎?如果讓嬰兒單看影片,可能會造成2D和3D的混淆,我在之前文章幼兒透過看影片學習要注意的事提過,會有狀況發生。有個實驗發現1,當6個月到1歲半的嬰兒,從窗戶看到大人在房間內把玩具藏起來,嬰兒進房間之後,是可以找到這個玩具的;但是,如果嬰兒是透過影片看到相同的情境,當嬰兒真正進房間之後,是找不到玩具的,這是非常有趣的實驗和觀察。
不過,另外一個研究發現2,當2歲的小孩從家長的手機或任何螢幕(例如監視器)看到在家中的自己,然後家長把影片中的內容(例如家裡的家具和玩具)與實際環境做連結,對孩子的理解是有幫助的。這個結論或許可以用來解釋,有些家長反映,當孩子太小,看到卡通會覺得無趣,不能專心,我想這應該不是卡通的關係,而是他的年紀還很小,還不能理解卡通編造出來的情境,而且卡通跟實際生活有差距,所以年紀小的孩子是還不能理解,是看不懂的。
孩子要到幾歲才能看影片?
家長在問這個問題時其實有兩個疑問:第一,擔心螢幕的光線對眼睛不好,所以不能讓孩子太早接觸?第二、要等到孩子幾歲,才會吸收影片的內容,開始從影片中學習?
有一個針對3歲和5歲的孩子所作的實驗3。這個實驗讓孩子先看一段影片學習如何打開一個複雜的盒子,打開之後,孩子可以拿到盒子裡面的貼紙當作獎勵。打開盒子有9個步驟,希望3歲和5歲的孩子可以模仿影片中的步驟打開盒子。參與實驗的孩子分為三組,第一組看方法1影片,第二組看方法2影片,第三組不看影片,請孩子自己打開盒子。
結果發現,當5歲的孩子看完影片,第一次嘗試打開盒子時,大概可以按照影片中的步驟,將盒子打開。3歲的孩子,第一次嘗試時,是用自己的方法打開。 這結果告訴我們,大一點的孩子似乎比較能從影片中模仿學習。不過,3歲的孩子在第二次看完影片之後,大概可以根據影片中的步驟打開盒子。也就是說,年紀比較小的孩子,或許需要多看幾次影片,學習效果才會比較好。
實驗告訴我們,不管是看方法1或2的影片,有42%的孩子因為看了影片可以打開盒子。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透過影片學習怎麼打開盒子。但是第三組沒有看影片的孩子,有4%可以打開盒子,或許這些孩子可以不用透過學習就會打開,有可能比較有邏輯性?或是比較願意嘗試?也或許比較能接受挑戰!
從以上可以知道,孩子在6個月到1歲半,3歲到5歲不同年紀,利用影片學習的效果不一。所以,從嬰兒認知發展來看,年紀越大比較能吸收並且理解影片的內容;年紀小的需要透過家長的幫助和實際生活做連結,效果才會比較好。無論如何,看影片只是學習的其中一個方法,不能完全取代實際操作以及與人互動的學習。再來就是同樣的影片重複看,年紀較小的孩子可以更有時間消化內容,學習效果也比較好。
參考資料
1 Deocampo, J. A., & Hudson, J. A. (2005). When seeing is not believing: Two-year-olds’ use of video representations to find a hidden toy.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6(2), 229-258.
2Troseth, G. L., Casey, A. M., Lawver, K. A., Walker, J. M., & Cole, D. A. (2007). Naturalistic experience and the early use of symbolic artifacts. Journal of 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8(3), 309-331.
3 Flynn, Emma, and Andrew Whiten. “Imitation of hierarchical structure versus component details of complex actions by 3-and 5-year-old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101.4 (2008): 22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