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那些容易琅琅上口的兒歌,在旋律、節奏與韻文上,往往都有精妙的設計。也難怪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兒歌視為啟蒙教材的首選。但到底兒歌對於幼兒發展,有何影響呢?選擇兒歌時,又該注意哪些事項呢?
音樂對幼兒的影響
2016年,美國華盛頓大學針對9個月大的嬰兒做了一個實驗。
實驗將嬰兒分成兩組,並規劃15分鐘的遊戲時間:實驗組的嬰兒每天聆聽音樂、並有小鼓可以伴奏;對照組的嬰兒們,在同一時間內,則只玩玩具、不聽音樂。
研究人員發現,聽音樂的嬰兒似乎有更敏銳的聽力-他們能辨識出有落拍的音樂、或是遭到破壞的字句。對此,他們提出的見解是:早期讓幼兒接受音樂的薰陶,對於語感的培養,將有所助益。
幫寶貝挑選合適的兒歌
何時開始聆聽兒歌比較合適,一直是許多家長的疑問。其實,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便已經發展出聽覺,因此以兒歌當作胎教音樂是個不錯的選擇。
而5個月大的嬰兒,由於已可以辨識節奏,所以選擇一些節奏單純的兒歌,搭配手搖鈴、或能發出聲響的玩具,也能創造他們更多的學習樂趣,進而奠定他們語感的基礎。
再稍大一點的幼兒,隨著生活經驗的累積,可能有自己的喜好。這時可以掌握以下原則,選擇適合他們的兒歌。
- 歌詞不宜太過艱澀或抽象、以生活化為主。
-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並富有知識性。如時令、季節、顏色數字等。
- 歌曲能娛樂孩子,並激發他們的想像力。
- 曲式簡單好上口,長度不宜太長。
用兒歌學英文
兒歌為求易學好記,多以韻文來搭配重複的旋律。因此若選擇一些將單字安排在韻腳的歌曲,將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喔!接下來,我們就以DWE中的熱門曲目《Goofy Is Sleeping in a Red Bed》來做說明,讓大家了解如何透過兒歌,讓孩子學習英文囉!
Goofy is sleeping in a red bed,
In a red bed, in a red bed.
Goofy is sleeping in a red bed.
Goofy’s bed is red.
Not yellow, not blue, not green, but red! (下略)
Clarabelle is eating green beans,
Green beans, green beans.
Clarabelle is eating green beans.
Clarabelle’s beans are green.
Not yellow, not blue, not red, but green! (下略)
細細品味這首歌曲,不難發現埋藏在詞曲間的巧思:
- 押韻:每段使用同樣的韻腳,強化孩子對單字的印象。
- 視覺化:同時介紹物品與顏色,提供孩子視覺化的學習經驗。
- 文法:類似的句型結構重複循環,偶以不同主詞描述同一件事。同時,也導入了進行式與「not…but」的句型,以及單複數的變化。
除了上面的參考範例之外,像大家耳熟能詳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The ABC Song》,雖然在詞曲上的設計概念略有不同,但也是相當推薦用來作為語言學習的啟蒙歌曲喔!
兒歌作為幼兒啟蒙教材,對於早期語言發展的益處無庸置疑。不過,有幾點NG事項,父母應該特別注意,才能避免在陪伴孩子唱跳學習的同時,突然中斷了他們愉快的學習體驗。
- 初期選歌請以慢歌為主。節奏過快的歌,孩子容易跟不上拍,而出現咬字不清的問題。
- 若需搭配圖片學習,圖片背景應儘量單純。
- 聆聽時不要刻意解釋歌詞,以培養語感為優先。
雖說不用刻意停下來逐一解釋每個字詞,但若有其他的教材,如字卡或單字海報,是很適合趁著聆聽兒歌的當下,讓孩子認識、觸摸,強化他們視覺、聽覺與認知的連結。如此一來,未來的學習就會更有效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