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Sandra 老師,也是一對雙胞胎女兒的母親,因為工作關係我有兩個腦袋,一個是教育腦,一個是商業管理腦。我想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邀請爸爸媽媽一起來碎念教養的經驗,也想以教育者的角度,提供家長專業又實用的語言學習知識。-Sandra 老師語言學習教養碎碎唸頻道
Kitmee是我工作上的夥伴,目前在做英文學習專業的研究,也在學校研讀碩士課程。我們聊起觀察孩子享受閱讀的模樣,更針對「廣泛閱讀」與「電子書閱讀」,分享彼此的觀念和做法。「如果希望孩子閱讀,家長要先愛上閱讀,一開始不喜歡閱讀也沒關係,那就和孩子一起共讀」Kitmee對於閱讀是這樣說的。
有人認為閱讀是種享受,閱讀除了可以學新知,也能從中感受文字的美麗,或是作者不同的形容詞描述我知道的事物,這是我喜歡閱讀的理由。Kitmee家的雙胞胎已經四年級了,我知道雙胞胎中的哥哥把英文變成是種美學欣賞,這蠻特別的。孩子愛閱讀之後,就會喜歡這個語言,甚至會去研究語言如何運作,可以想像未來他在學習其他語言的時候,會用同樣的邏輯去分析語言,這對於學習語言非常有幫助。
了解孩子閱讀目的
記得以前念書的時候,了解中文的詩詞是用幾個字詞就可以描述一個情景,詩詞很美,但要懂得運用這個語言的能力,因此,讓孩子閱讀不同的題材,可以了解文字的用法。我的閱讀大多是為了工作,或是為了「逃離現實世界」,我會挑選一些科學性質的內容閱讀,我相信孩子閱讀也有不同的目的。雙胞胎從小學開始看武俠小說,我從來沒有讀完這類小說。有一天,就讀國二的雙胞胎跟我說:「媽媽,我的同學都不愛看書,而且有個同學說,書的厚度如果超過一根手指頭厚度就不愛讀了」。這個厚度是指橫放的食指!但是我女兒可能是二、三隻手指的厚度,已經是中長篇小說的厚度,這種中長篇需要時間的投入,有些人就沒有耐性,像我有時候就會忍不住翻到最後看結局。Kitmee也說,隨著孩子成長,會發現孩子喜歡看的類別都不一樣,他們家雙胞胎的妹妹非常喜歡看長篇中文的小說,英文也能看,但還是以中文為主,現在已經看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等,她只是小學生,也想好未來要去借閱武俠小說;再來,可能就是和邏輯思維有關的書、或是散文、話劇、小說等等,家長能做的就是尊重和提醒。
至於會不會和孩子談論看書的感想?Kitmee笑說,自己年輕時是一個零看書的人,看書只是為了考試,工作後看書則是為了紓壓,或是覺得生活不平衡了,應該要看一些名人雋語了解自己的方向。她最近和孩子一起看J. K. Rowling的”The Christmas Pig”,親子一起搶著看,一本書夾有3個書籤,也會爭著說「不要動我的哦」!那本書很有意思,內容是你丟掉的東西去哪裡呢?原來在地底有不同的地下王國,如果你完全忘記,丟掉的東西會被吃掉;如果你還會想念,就會待在一個比較好的地方,故事很有趣,即使是在農曆新年時候看,還是可以討論The Christmas Pig,這也是一種親子共享時光。
電子書好還是紙本書好?
關於紙本書和電子書,我個人偏好紙本。我有一台Kindle(電子書閱讀器),電子書上市時,我正在出版社工作,出版社原本擔心電子書會取代紙本,後來發現,電子書的反而讓紙本書賣得更好。有些電子書的點閱設計很好用,但我還是喜歡聞到書本的味道,聽到翻書的聲音,感受翻書的觸覺,這種人類與生俱來的感覺很難被電子書取代。但我們無法否認數位帶給生活的便利,你可以不用帶那麼多本書,只要有網路就可以看,解決短暫想要讀書的渴望,藏書空間也不用太大,但不管是哪種書,都要看目的。Kitmee說有的電子書可以閱讀給孩子聽,例如英文會有準確的發音,讀到哪指讀到哪裡,有的在看完後,可能會有一個小測驗,即時反應閱讀狀況。即使現在有的家長不喜歡讓孩子使用3C產品,但未來的世界可能沒有紙,未來的孩子會接觸到完全都是電子書的世界,所以如何找到平衡點很重要。
提升孩子閱讀力
孩子每天該花多少時間閱讀呢?一周要看多少本書?其實這些問題並沒有具體的數字可以參考,重點是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與延續。亞洲是一個以考試為導向的地方,家長常以有沒有考到100分作為依據,如果我們談的是「讓孩子喜歡閱讀」的話,孩子為了要讀懂喜歡的書,就會主動學習,這就是所謂的「自主閱讀」,家長也就不用擔心孩子是否有讀懂!閱讀的目的是從Learn to Read到Read to Learn,並不是為考試或測驗。
Kitmee說用「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閱讀的起步,當發現孩子對文字有興趣,例如會想問「這個是不是This is…」?或a-p-p-l-e這個拼法是不是apple,就代表對文字有興趣,有興趣就會有好奇心,這時就可以加入文字的閱讀。閱讀是件很快樂的事情,邀請大家一起來閱讀。
這篇文章出自Sandra 老師的語言學習教養碎碎唸,歡迎您訂閱我們為幼兒雙語學習特製的podcast頻道,吸收更多雙語教學知識,讓我們一起學習,陪孩子快樂成長。
更多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