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五歲時,學習開始在外過夜打包,除了基本的盥洗用具、衣服及書籍之外,一定要帶著畫畫的工具,走到哪,畫到哪。除了幼稚園的美術課之外,沒有到美術教室學畫畫的意願,因為雙胞胎認為,老師教過之後所畫的畫,就沒有「小朋友的痕跡」。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外在是獨一無二,內在也是獨一無二,就算是雙胞胎,長相很相似,個性也會不同,學習的風格也不同。我在前一篇文章「尋找自己的教養觀念」提到從觀察孩子開始,建立教養觀念;在此篇,筆者鼓勵家長在觀察的同時,以不先入為主的方式,記錄孩子的表達與學習方式。
找出孩子表達與學習的方式
上幼稚園之後,雙胞胎每天有很大量的「作品產出」,除了從學校帶作品回家之外,在家裡也沒閒著,每天畫畫,講故事,最喜歡「逼」大人當觀眾,以她們要求的「姿勢」坐好,規定不准問問題,安靜欣賞她們的故事與唱跳表演。過程中,我觀察到她們努力練習,絞盡腦汁,相互協調與安排,最後呈現。這告訴我許多事:
愛畫畫與手舞足蹈,代表喜歡透過「圖像」與「肢體」的方式表達。
喜歡講故事,邊唱邊跳,討論與溝通,代表喜歡透過「口說」表達。
個人表達意念的方式很多種,透過圖像、肢體與口說,是雙胞胎喜歡的方式,也是她們用來學習的方式。
果然,上小學之後,發現她們愛做筆記,愛畫小圖案,喜歡寫紙條;放學之後,常以故事的方式,描述學校大小事,有時,我這個大人會覺得太冗長,沒重點,可是,她們就是喜歡用講的。這些是「她們」的方式,因此,我如果要她們閉嘴,不講話,那就是痛苦的事,但是,如果讓她們看書(圖像/符號),自然而然就閉嘴,專心看書。
學習風格與學習
學習風格的種類,來自每個人的智能,大家耳熟能詳的多元智能之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人具備八大智能的組合,意思是,每個人具備這八大智能,而學習的風格和潛力的發揮,來自於這個智能組合中比較「明顯」的智能,例如: 優秀的運動員,肢體動覺智能比較發達;很會做業務或是公關人員,人際智能比較凸顯;每天哼哼唱唱的孩子,是音樂智能的展現。身為家長的我們,在觀察孩子時,這八大智能可以協助理解孩子,也是親子互動的參考,以下是筆者提供的建議。
八大智能是組合,有比較強的智能,也就是孩子喜歡做,擅長做的方式。有比較弱的智能,也就是家長一直無法理解孩子為什麼做不好的方式,孩子不喜歡、沒興趣的方式。我們要陪同孩子發掘到他的天賦,那麼,就從孩子愛做什麼,擅長用什麼方式開始,觀察、引導,再互動與反饋。
我的孩子是以什麼方式表達與學習呢?,想想看,以上八大智能,哪些比較凸顯呢?
參考資料
- https://www.niu.edu/citl/resources/guides/instructional-guide/gardners-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shtml
- http://infed.org/mobi/howard-gardner-multiple-intelligences-and-education/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9A%E5%85%83%E6%99%BA%E8%83%BD%E7%90%86%E8%AB%96
Sandra Wu
-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英語教學碩士 / 英國里茲大學語言學暨英語教學碩士
- 英語教學 / 師資培訓相關經驗18年
- 雙胞胎孩子媽媽